李亚鹤发现,在《2022国民健康洞察报告》其中的数据显示,2021年,人们对“健康”的期待值略有下降,但开始正视“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同等重要。半数人的饮食习惯变好,饮食观念朝着健康的方向发生转变,运动频次也在提升。另外,在“对抗焦虑”的主题上,尽管有91%的人自认为有心理问题,但实际确诊只有30%,其中有七成人在创伤中逐渐学会疗伤、自愈、成长。
最近一年,有哪些健康困扰
健康困扰中,情绪问题占比最高
根据《2022国民健康洞察报告》,2021年人们平均有4.8个健康困扰,其中健康困扰前三名分别是情绪问题(47%)、身材不好(43%)和皮肤状态不好(41%)。与2020年比较,身材不好、眼睛问题的困扰有所上升,其中身材不好的困扰首次超过皮肤状态不好。
根据性别划分,男性健康困扰前五分别是:身材不好、情绪问题、睡眠不好、皮肤状态不好、眼睛问题。女性健康困扰前五分别是:情绪问题、皮肤状态不好、身材不好、睡眠不好、眼睛问题。
对比不同年龄,年轻人群的健康困扰数量更多。00后最受皮肤问题困扰,95后到80后最受情绪问题困扰,80前最困扰的则是睡眠问题。
为了保持/改善健康,人们选择从改善生活习惯开始。57%的人会关注健康知识,55%保持良好生活习惯,44%的人定期运动健身。
面对情绪问题,74%的人积极应对
心理压力加剧,是2021年国民健康状态一个最鲜明的切面。《2022国民健康洞察报告》指出,在各种健康困扰中,焦虑、抑郁等情绪困扰依然稳居第一。情感、职场、家庭等社会现实压力,持续搅动着人们紧绷的神经。
在这次数据调研中,91%的受访者表示认为自己有心理问题。其中,焦虑症和抑郁症是心理问题的重灾区,也有56%的人表示曾担心过自己猝死。有趣的是,这其中只有30%的人表示自己确诊患上心理疾病,人们担心自己有心理问题的比例远远高于实际确诊的比例,进一步揭示出2021年人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之大。
另一方面,年龄越低的人,担心自己有心理疾病的比例越高,在众多自认为有的心理问题中,00后和90后都包揽前两名。而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的人担心有各种心理问题的比例更高,可见高强度工作带来的心理压力对人们的情绪影响较大,是人们高度“自我误判”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过,虽然大众普遍认为自己有心理问题,人们在面对自己的情绪问题时却并没有选择“躺平”。该报告指出,74%的人正在采取积极的行动以应对和解决心理困扰,56%认为有效果,10%认为效果很好。他们采取的方法多为自我调节,如睡觉、锻炼和寻求亲友的安慰。
现代人表达负面情绪的通路稀缺
针对人们高度关注的心理健康问题,李亚鹤认为,从年度报告的数据来看,超劳等与工作高度相关的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情绪,不仅带来压力,也导致更多人误以为自己有某种心理疾病。
李亚鹤认为,每个人有不同的应对焦虑、抑郁情绪和压力的方式。只要不是让身体和心理变得更加糟糕,带来更多焦虑(比如物质滥用、暴饮暴食、报复性娱乐等),就值得推崇。
同时,数据也提醒我们日常生活中安全表达负面情绪的通路实在稀缺。很多人并不是哭不出来或者骂不出来,而是没有合适的表达对象与抒发场合,加上大城市中越来越原子化的生活方式,当然就让“敢哭”与“能骂”成了稀缺品。尤其对于未婚人群更担心猝死这一数据上,李亚鹤认为,这未必与年龄和工作量有直接关联,倒很可能是因为在大城市中,年轻人相对更缺少稳定的亲密关系。紧密的关系,以及紧密的关系所能带来的肢体接触、安全感、相聚的欲望、分享和倾诉的对象等等,对于个体心理健康状况都有非常直观的帮助。
所以,结合本次报告,李亚鹤建议大家去培养更多强而有力的关系,朋友、爱人、子女等,你愿意去向他多多请教的人生导师,甚至一个好邻居,都算在内。可能有人会说,二十几岁正是要立业的年龄,以后有的是时间经营人际关系。但人好比奔驰在铁轨上的火车,工作是支撑火车并让其前行的两条钢轨之一,而另一条,就是人际关系。如果你缺一根钢轨,那火车就会翻覆在一片黑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