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赋能工业互联网 树根互联荣获“产业贡献奖”

2022-03-15 16:02:17 来源:楚北网商业   |   浏览(122)

  2021首届工业互联网金紫竹峰会在线举行,大会围绕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进行探讨,并重磅发布“2021工业互联网金紫竹奖”系列奖项,凭借过硬的平台及方案实力,树根互联根云ROOTCLOUD在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方面表现出色,树根互联荣获“工业互联网金紫竹-产业贡献奖”。

  树根互联是一家专注打造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的公司,为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新基座。覆盖的场景,包括了智能研发、智能产品、智能制造、智能服务、产业金融等,提供全价值数字化转型服务,让工业企业以低成本、低门槛、高效率、高可靠的方式,实现数字化转型。

  另一方面,基于树根互联的数字化转型新基座,树根互联还通过“通用平台+产业生态”的P2P2B模式,与行业龙头企业、产业链创新企业等生态伙伴的行业经验和应用场景相结合,打造了20个产业链平台,实现工业互联网更为广泛的覆盖,帮助更多工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转型,培育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合力推动供应链产业链现代化升级。

  从灯塔工厂到灯塔企业,再到灯塔产业,树根互联的数字化转型新基座,正在支撑中国制造由内到外的全局升级。背后的技术支撑,主要是我们服务了数百家各行各业的工业企业,沉淀了三大核心通用能力,包括多种类工业设备的大规模连接能力、多源工业大数据和AI的分析能力、多样化工业应用的开发和协同能力等。

  这样一来,根云平台就可以向下对接海量工业设备,向上支持工业应用的快速开发与部署,相当于一个通用的新型基础设施,发挥类似Windows、安卓、iOS等操作系统的作用,即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以此来降低企业接入新技术,实现数字化的成本和门槛。

  本届大会发布了2021年度工业互联网十大事件、2022工业互联网发展十大趋势,特别发布由中国软件评测中心联合13家国内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共同编制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能力评价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

  与此同时,基于白皮书中提出的能力评价框架和现有的数据基础,测算得出2021年赋能指数是61.93。其中,知识沉淀指数54.53,数据汇聚指数60.10、服务创新指数60.11、可持续发展指数为73.01。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工业互联网业务发展部主任王柯懿在解读白皮书和赋能指数时表示:“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态势良好,赋能动力强劲,但赋能基础支撑能力还有待提升,需要平台深耕行业,为制造企业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树根互联打造的根云平台ROOTCLOUD在知识沉淀能力、数据汇算能力、服务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多个方面表现突出。”

  秉持“开放、客观、均衡、择优”的评选原则,“2021工业互联网金紫竹奖”经过编辑评审组多轮的遴选、讨论、评价、打分,征求专家意见等多个环节,最终确定。树根互联入选的“产业贡献奖”由平台及方案的服务与创新能力、数字化赋能与应用效果、市场影响力与发展推动、生态贡献与产业链协作四个一级指标八个二级指标综合评定。

  聚焦于面向工业4.0的平台技术和产品研发,树根互联打造了自主可控的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根云(ROOTCLOUD)平台,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构建基于平台的工业APP和工业数据驱动的创新服务,通过跨行业跨领域的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为工业企业提供低成本、低门槛、高效率、高可靠的数字化转型服务。

  截至目前,旗下根云平台已服务了三一集团、长城汽车、福田康明斯、卫华重工、金川集团、普茨迈斯特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客户,涵盖数据驱动的智能研发、智能产品、智能制造、智能服务、产业金融等服务场景;还通过“通用平台+产业生态”的P2P2B模式,结合行业龙头企业、产业链创新企业等生态伙伴的行业经验和应用场景,打造了环保、铸造、纺织、定制家居等20个产业链平台,助力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

  近日,世界经济论坛(WEF)正式发布新一期全球制造业领域“灯塔工厂”名单,三一重工北京桩机工厂成功入选,成为全球重工行业首家获认证的“灯塔工厂”。

  树根互联是三一全价值链数字化转型的服务商。三一灯塔工厂依托的“数字化转型新基座”,就是由树根互联打造自主可控的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根云平台。在这个平台之上,整个工厂的生产制造要素实现全连接,成为深度融合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智慧体”,实现数字化能力的泛在部署,使生产潜能得到极大发挥。

  在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实践上,树根互联为工业互联网的生态建设、技术创新、方案落地、行业赋能不断努力,并为工业互联网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及行业前行作出较大贡献,已经成为具有引领性的工业互联网企业,因此从众多申报企业中脱颖而出。

  未来,树根互联将持续打磨“根云平台”,为广大工业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新基座,擦亮“先进制造”名片,助力中国制造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