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大学子赴贵州省麻怀村,学习当代愚公精神

2022-06-16 09:24:53 来源:楚北网商业   |   浏览(134)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映入喀斯特石山区时,伴随着汽车的鸣笛声,湖北大学“声声不息”实践队来到了贵州省罗甸县麻怀村“幸福隧道”下。

邓迎香合照

  这是一条全长216米的隧道,看似短短的216米凝结的是麻怀村村民15年的艰苦岁月。这是村民们用双手一凿一锤打通的“脱贫路”“小康路”,而带领村民打通这条“幸福隧道”的则是麻怀村党支部书记——邓迎香,她带领村民凿碎了千百年来贫穷的封锁,凿出了通向富裕的新希望。这个真实的故事,与古代太行山那位倔老汉的传说如此相似,因而她被人们亲切的称谓“当代女愚公”。“声声不息”实践团队有幸采访到了邓迎香支书,在与她长达两小时的采访交谈中,了解到了幸福隧道背后的艰辛故事与赤诚初心。

DSCF8016

  “没有路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祖祖辈辈被群山阻隔,村民进出需要翻山越岭近两小时才能到乡镇集市,孩子们需要翻山越岭一个半小时到4公里以外的村小上课,果子熟了只能烂在岩缝里,村民建房的物资全靠肩挑背驮……“这是邓迎香最深刻的回忆,也是她坚定带领村民打通隧道的初心。让孩子走出大山接受教育、解决村民们的温饱问题、改善居住条件,这条路对麻怀村来说迫在眉睫。

DSCF8208

  乡村要振兴,教育要先行。麻怀隧道打通后,邓迎香在村里成立草根助学基金会,将她得到的大部分奖金 用来资助村里孩子上学,激励他们更加刻苦读书。村子里陆陆续续培养了30多名大学生,他们通过这条短短的隧道却拥有了更广阔的人生。接受采访时,邓支书每每提及教育都会激动的从沙发上立坐起来,她告诉我们“还是希望孩子们学成归来为家乡贡献力量,因为以后的时代需要年轻人来建设,需要更多像你们这样的大学生把精神与事迹传播出去”。

DSCF8060

  要想富,先修路。邓迎香凿山不是只为了走出去,还要更富裕,凿碎那百年的贫困。麻怀村四面环山,交通闭塞,农产品与生活物资的出入只能靠肩挑手扛。“有时农产品拿到镇上贩卖还会被压价,因为大家都知道没办法背回来”从邓迎香的讲述中我们感受到了以往村民的窘迫与无奈。没有路,农产品卖不出好价钱,村里的青壮年只能外出务工,村子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温饱问题也尝尝困扰着他们。

  麻怀隧道开通后,在邓迎香的牵头带领下,麻怀村村民掀起了脱贫致富,建设家园,共创美好未来的风潮。2016年,邓迎香创办了村里第一个种植专业合作社,引商试种铁皮石斛,参社的群众不仅可以拿到土地流转金,还可以到合作社务工挣钱,年底还有分红。看着家乡变得越来越好,外出务工青年纷纷回乡,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菜

 

  在麻怀村,实践团队还了解到,在最早一批主动响应投身凿洞工程的成员中,有34位是中共党员。村民袁端荣就是是其中一位拥有3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实践团队在袁端荣的带领下重走了那条15年前的崎岖旧山路,感受前辈生活的不易与艰辛。袁端荣告诉实践队,村民们把这条旧路叫做“忆苦思甜路”,追忆峥嵘岁月,激励警醒后人。这条旧路布满了青苔与野草,湿滑泥泞,只有半段路程有一根短短的铁链作为防护,碎石错落陡峭,一眼向下望去是高耸巍峨的大山,上坡与下坡同样充满了艰险。就是这样的一条路,将麻怀村祖祖辈辈与世隔绝。“所以真的没想到,我们这一代可以开出一条路来,真正将麻怀村的面貌改天换地,这都是邓支书凭着麻怀干劲带领村民拼出来的致富路”。袁端荣激动的说道。

  “邓阿姨总说自己是只上过小学的普通人,可我们分明从她的身上看到了坚毅不拔,锲而不舍,战天斗地的麻还干劲和愚公精神”实践团队黄诗鑫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实践团队在临走时前往麻怀村农产品基地购买了一箱当地特产辣椒,作为后续宣传物资将麻怀事迹与精神传播到更多人的视野里。

  一份初心,凝结着共产党人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热血和汗水。艰苦迎香来,麻怀村人正饱满的热情,撸起袖子加油干,在致富路上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