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娜女士系列采访记(1):培养落地专家理论,双减之下,企业要如何转型以实现长期发展?

2022-07-08 10:50:17 来源:华网商业   |   浏览(181)

  编者按:

  世界经济持续衰退,全球疫情此起彼伏的动荡时期,双减政策的出台,对于教育行业,无疑是雪上加霜。面对这样的政策限制,每家企业都开启了自己的思考。面对教育行业求生的种种困境,企业如何避免陷入困局并实现迅速转型与业绩剧增呢?带着这样的困惑,我们采访了培养落地专家理论的创始人张娜女士,就双减政策之下,教育企业如何转型,转向何方?转型过程中,如何把握机会,定准战略,精准营销等一系列长久发展问题做了详细沟通。

  以下是记者与张娜女士全程采访与记录。

  记者:张娜女士,您好!疫情对整体行业的持续影响,双减政策的出台,教育行业可谓受到重创。面对这样的动荡变革期,我们不禁思考教育行业未来走向哪里?是迅速转型?或是另辟蹊径?某种程度来讲,教育行业都会面临部门业务的转型与突破以求新的生存发展之路。您如何看待教育行业的转型与发展?

  张娜女士:教育行业一直是受国家关注和政策影响的行业,要解决未来方向的问题,首先要透过政策的现象看本质,一是国家为什么出台双减政策?二是国家主导学校教育的环境下,未来政策的风口在哪里?1996年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将“建立、健全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思路。至今已经22年过去了。而22年公办民办教育发展历程与国家教育发展的大方向一致吗?2021年7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明确规定: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同时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违规的,要进行清理整治。显然超前学习是打破了公平竞争的规矩,原本国家希望在相对公平的教育环境下,来筛选出国家发展需求的有潜力的学生。而校外培训机构在家长需求、资本推动下,正慢慢形成独立于国家规划外的教育体系,甚至引起国家十几年来实行的教育体制可能慢慢崩塌。而更为严重的是,通过疯狂课外补课来提高考试成绩,可能无法筛选真正的人才,这就会影响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前途。经济上的支出也不是所有家庭都可以承受的。

  国家为什么会出台双减政策?

  我们来看2021年全国人口普查的三组数据:

  0-14岁人数占总人数比例的17.97%,15-59岁占总人口的63.35%,65岁以上占总人口的18.70%。

  出生率是总人口的7.52‰。

  65岁以上的死亡率为总人口的7.18‰。

  由此可以看出:一是新生儿出生率低,二是老龄化人口居高,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4‰,还不足1‰。出生率下降以及人口老龄化结构严重的问题,长此以往将给中国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困难。国家分别在2016年、2021年出台二胎、三胎政策,可只出台生育政策并没有真正达到生育的目的。而深度分析出生率持续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养不起和卷不过的教育问题。因此即使在疫情的影响下,国家也毫不犹豫出台双减政策,其核心是为了建立公平竞争的教育环境,减少家庭教育负担,提高新生儿出生率,逐步改善国家的人口结构。可谓打击教培行业实现一举多得的国家发展战略。

  教育问题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从出生到18岁一直存在,另一个卡点是高考普遍被认为是成才和实现就业发展唯一的出路。据宏观经济数据统计,15岁以上劳动适龄人口的就业率65.05%。近五年中国劳动适龄人口的就业率呈微下降趋势。由此可见,不论学历高低,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在年轻人群体中普遍的问题,究其原因,现在步入职场的90后,00后的年轻人物质条件更加富足,薪资已经不是他们的首选,他们更注重公平感、价值感和愉悦感,更加个性化,而现实是学的用不上,用的没有学。个性化需求提高叠加起来导致就业率降低。而企业呢?则面临“招工难、用工难、留工难”的问题,如何做到解决或平衡用工与就业这对矛盾呢?

  国家主导学校教育的环境下,未来政策风口在哪里?

  再看另一组数据,2021年公立学校中考升学率在57.2%,2022年全国本科录取率在41.63%,也就是说中考有一半左右的学生考不上高中要选择职业教育,考上高中的学生中,又有将近60%的学生考不上大学,于是统招总升学率在20%,其余的80%的学生都要选择其他的途径入学或工作,比如说职业技术学院、专升本、资格证培训等进行学习与知识储备,2022年5月1日国家出台《新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处于同等重要地位,明确国家鼓励发展多种层次和形式的职业教育,提升职业教育认可度。可以看出国家在提高普高招生率的同时,采取与多元化职业高等教育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发展之路,削弱高考是唯一出路的认知。以此来加强学校教育的均衡发展,人才结构的全面建设。教育既要解决卡脖子的高精尖难题,又要解决企业的“技工荒”问题。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教育的竞争力,就业率是解决普高与职高发展和社会认知的核心问题。这一方向意味着教育行业健康发展的“开源节流”。开就业之源,节不公平竞争之流。教育问题得到有效改善,国家发展战略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因此国家出台双减政策,为了中国教育体制下公平地筛选真正的人才,减轻家庭负担,提高出生率等方面考虑。出台新职业教育法,是去教育精英化,让普高教育与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一手抓出生率,一手抓就业率的思想。因此国家鼓励多主体、多元化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是未来长远的发展方向。

  那确定了职业教育方向应该如何转型呢?

  被誉为职业教育模式最完善的德国采用的是双元制教育。而教育发展比较领先的美国则采用的是普职分流教育,中国会采用哪种呢?

  德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自古以来非常重视应用技能,手工业分工细,要求高,因此对人才的培养具有领先的意识。职业教育在德国的认知度很高,人们普遍认为,不论考大学还是技术职业教育,都有光明的前途。在德国,对职业教育的保护还是比较早的,1969年,颁布职业教育立法,2005年对职业教育法进行修订,2019年颁布《职业教育现代化及加强职业教育工作法》,为德国适应新一轮技术革新、人才培养方面奠定扎实基础。某种意义上来讲,德国也在尝试加强专业间的兼容度与能力迁移,甚至定向分流年龄延后等策略不断地与时俱进,与国家发展相匹配。

  美国是移民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会推动生产力的进步。是一个努力就可以实现梦想的国家,鼓励考大学,精英化教育占多数。1917年颁布的《史密斯-休斯法》确立职业教育制度;2006年颁布职业与技术教育法,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体系;2018年特朗普签署《加强21世纪职业与技术教育法》标志着美国职业技术教育迈入新时代。美国人对职业教育是有认知偏见的,目前技术行业面临与中国一样的问题,蓝领“一工难求”,因此国家实施必须增强教育内容与就业市场的相关性,发展优质高效的职业技术教育。

  从以上的对比可以看出,不论是双元制还是普职结合,都有它的优势和劣势。而中国的教育认知越来越像美国式的精英化教育。因此在2022年5月1日国家出台《新职业教育法》,指出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职业教育保障制度和措施等内容,鼓励企业、社会力量等共同促进职业发展道路,来干预教育的趋势化发展,中国更是借鉴德国的双元制道路,来促进中国特色的普高与职高教育的发展道路。并指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的发展格局。由此看出,中国是集发达国家之长,建设符合本国特点的职业教育道路是正确而明智的。

  记者:国家鼓励职业教育的发展,可转型毕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CEO们仍然会感到不安,面对企业转型,您对于投资者以及CEO有哪些建议呢?

  张娜女士:各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不尽相同,多去分析国内国外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找准国家鼓励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深度剖析学校、企业、个人的痛点及需求,对如何实现国家、学校、企业与个人的多赢情况下的转型,找准自身企业的稀缺资源与优势价值,深耕产品,精准营销,激活用户口碑、重塑组织等,如果企业可以果断决策,就可实现迅速弯道超车。我从以下三个角度来讲,这也是培养落地专家理论的实践模型的一部分。

  1.从教育的本质出发,运用利他思想。利他既是对于生命共同体的集体赋能,也是抵御变局考验的集体“免疫力”。这恰恰也是商业的本质。

  2.从教育的目标出发,要实现学用合一。最重要的工具是品牌、产品、市场、销售与客户服务的五量管理。

  3.从教育的核心出发,以个性化发展为中心,教育资源、教育机会与教育质量均衡发展三个基本点作为素质教育的发展战略。

  希望通过以上三方面给正在面对困局的企业带来帮助,支持企业长远发展。

  结尾语:

  今天听了张娜女士对于教育企业转型的指导与思考,我们认为,对于在教育行业的投资人、CEO们关于自身企业的转型指出了清晰的方向,并且今天分享了她的培养落地专家理论,包括它的三个思想:利他思想、学用合一、均衡发展。受益匪浅。也非常期待您对理论的的具体分享。非常感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与我们交谈,我想通过这期采访,能够让更多投资人受益,对于企业的转型与发展给予启发和帮助,谢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