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鹤: 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寒假间家长的责任比平常更大

2022-02-07 10:22:16 来源:楚北网商业   |   浏览(128)

  随着各地区中小学陆续进入寒假,李亚鹤相信不少家长开始眉头紧蹙,担心因孩子沉迷电子产品开启 “孩子过节,家长犯愁”的旧模式。

  目前,部分地区疫情有抬头之势,今年寒假孩子的户外活动可能仍然会受到一定限制。长期呆在家中,孩子是否会重复之前假期的老问题?

  日前教育部给家长们发了一封信,给家长们提供了关注自主发展、亲子陪伴、身心健康的建议。信中结合元旦起实施的《家庭教育促进法》,专门提出家长应与孩子一起制定“家庭电子产品使用公约”,控制时长,健康上网的内容。这意味着家长关心的问题,关键“钥匙”还是在家长手中。

  以网络游戏为例,去年下半年开学季前,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要求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网络游戏服务。国家游戏产业研究院的战略合作伙伴伽马数据对政策落地效果展开数据调研,发现见效显著,有四成家长显著感知孩子游戏时间变短,85.8%的未成年人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被防沉迷限制。

  李亚鹤也发现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带来丰富多彩的数字娱乐,使得网络对未成年人的吸引力日益增强。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仍处在发育阶段,自制力较弱,在没有正确引导的情况下,容易对网络使用产生依赖。回顾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的第一个寒假,由于开学时间延后,中小学学生开始通过网课学习,这使得部分家长放松对孩子接触电子产品的警惕,导致不少未成年人在游戏中非理性消费,模仿短视频危险内容,给直播主播大额打赏等事故。

  这个寒假,未成年人可玩游戏的时间段相比往年寒假有了大幅缩减,据腾讯游戏公布的数据,整个寒假总共可玩14个小时。但是如果没有家长配合和积极参与,游戏防沉迷不可能完全到位。李亚鹤调研发现,42.8%未成年人向家长索要过身份证,企图利用家长身份信息注册游戏账号绕过防沉迷监管。身份证、手机支付密码、以及人脸信息放在传统时代就是家里的“存钱柜”。家长一旦缺乏管理意识,让本该束之高阁的存钱柜随手摆放,容易让部分“熊孩子”钻空子,找漏洞,最终给家长捅漏子,导致大额消费。

  李亚鹤认为杜绝未成年人沉迷网络乱消费,很重要的一点还得树立正确的金钱观。随着电子红包的普及,未成年人对货币的认知有了很大变化,曾经沉甸甸的红包变成一个数字,难以让未成年人感受到其中的分量。不少家长不掌握孩子获得的电子红包的数额,也不了解孩子使用电子红包的去处,教育孩子懂得金钱来之不易的仪式感少了,孩子对金钱挥霍的可能性就大了。

  寒假适值传统文化弘扬的春节,家长可以在此期间和孩子一起进行一些有利于培养孩子健康金钱观的活动,比如邀请孩子按照预算去超市采购食材,邀请孩子靠做家务兑换生活费等等。

  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寒假期间家长担任的责任比平常更大,希望孩子们能度过一个充实有益、丰富多彩的寒假,家长能度过一个省心欣慰的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