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职教育家庭指导师带你了解:孩子的“隐形攻击”

2022-01-25 14:02:18 来源:华网商业   |   浏览(142)

  说到最令家长头疼的亲子教育问题,孩子做事拖拉,总是要反复催促,一定属于排名前几的问题之一。

  最关键的是,很多孩子会在明明时间紧急,必须抓紧时间完成任务的时候,呈现出“不慌不忙”的状态,把家长急得团团转。

  例如,马上要去上学,拖拖拉拉不配合洗脸刷牙;明明作业一堆,磨磨蹭蹭扣手厕所跑不停,就是开始不了,怎么催都没用。

  家长们都觉得孩子这是“拖延症”的表现,但真的是这样吗?

  01

  悦悦一直在抱怨,5岁的儿子,变得很不听话。玩具扔一地,让收拾就是不收拾,非等到生气了,才慢悠悠的开始行动。

  一次悦悦带儿子到朋友家玩耍,吃饭之前,儿子很利索的就把玩具整理好了,洗手准备吃饭。悦悦觉得,这还是自己的孩子吗?

  为什么在自己的家里,跟自己的父母就拖拖拉拉,在外人的面前却能如此利索?悦悦觉得自己的儿子并不是拖延症也不是难管教,好像对自己有一些莫名的敌意。

  像悦悦儿子这样的孩子并不在少数。

  每当孩子出现不配合的情况,父母并不不会认为孩子对自己有敌意,只是以为孩子的坏毛病日益增多,甚至感觉气急败坏。

  美国心理学家蒂姆·墨菲在《隐形攻击》一书中做有这样的定义:

  “关系中弱势的一方通过拖延、躲避、故意激怒、暗中报复等非直接方式,向强势一方表达因地位不平等而累积的愤怒。”

  孩子所呈现的心理机制,便是“隐形攻击”。

  “隐形攻击”最常见的行为表现:

  1、装聋作哑,你跟他说话,他总有别的事情搪塞过去。

  2、拖延,你让他马上做,他偏要磨磨蹭蹭。

  3、故意对着干,你让他好好学习,他非要偷着打游戏。

  4、冷漠,对父母的关心表现得十分冷漠。

  5、拒绝沟通,不管你问他什么,他都只有一两个字来回答你。

  6、表面顺从,暗地里拖延、敷衍。

  7、问题冷处理,不表达情绪,通过破坏别的物品表达不满。

  8、讽刺,爱挑剔别人,对于轻易能够履行的承诺,却常常食言等。

  如果你的孩子对你具有以上“攻击”行为,请引起注意,通过学习专业的教育方法,改善亲子关系。

  02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孩子对父母的“隐形攻击”同样出于这样的心理。

  在孩子出现反抗的家庭中,父母一般扮演着这样的角色:

  绝对权威,以家长权威野蛮压制孩子,不允许孩子反抗或有不同的意见。

  缺乏平等沟通,与孩子基本不沟通,对孩子的行为任意挑剔,直接表达不满。

  父母忙于工作或是手机,缺乏对孩子的关注。

  父母只关心孩子的成绩,只关心孩子听不听话,而少有去倾听孩子的心声。

  父母敌对,家庭环境不和谐,对孩子不坦诚。

  在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女心理师》中,由章若楠扮演的高中生尤娜一次又一次的产生自杀心理,在自杀的边缘徘徊。

  所有人都认为尤娜是一个心理具有极大问题的不良少女。

  但她的目的从来不是自杀,只是想博得父母的关心。

  在尤娜的家庭中,父母关系不和,矛盾频发,貌合神离,但是为了不影响尤娜的高考,父母双方约定,瞒着尤娜,假装生活在一起。

  一天,父亲忍无可忍,与母亲大吵一架,不巧被起晚的尤娜听到。

  为了挽回父母的感情,不让家庭变得支离破碎,尤娜开始了一系列的自残行为。

  看似对自我的极端行为,然则是对父母最大的攻击。

  而这种不被察觉的隐形攻击,只是孩子想要获得父母更多的关注与关心。

  03

  “隐形攻击”带有迷惑的性质。

  这也便是为什么父母总是错误的将孩子的一些反其道而行的行为认作不良习惯的原因。

  但是,从此刻起,希望你对照上文所提及的“攻击”行为,自行明查。

  因为,“隐形攻击”带来的伤害可不简单。

  将会发展成真正的不良习惯

  如果孩子的“隐形攻击”不被注意,情绪不被察觉,孩子只会发起更大的“攻击”行为,直到你能完全看到他并开始关注他才会停止。

  顺理而言,若是没能及时制止,必将生出越来越多的不良行为,对日后的发展大有限制。

  将会对孩子的性格造成缺陷

  归根结底,孩子之所以会对父母产生抵抗、“攻击”的行为,大多来自父母的专制或不作为,对孩子随意的命令、批评、点评,让孩子无法进行平等、尊重的交流。

  在不具备平等与尊重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大多具有性格上的缺陷。

  将会致使孩子走上极端行为

  对于稍微大一点的孩子,他们在遇到问题时会产生放弃与父母交流的想法,而是想要通过自身来警惕父母。

  如同上文提到的尤娜,走上极端并非本意,但是孩子产生了如此可怕的想法便是一件极其可怕的事情。

  04

  “隐形攻击”之所以不被看见,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被改善的。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应该带着一种平等、尊重的心态对待孩子,重视他的感受,允许孩子表达愤怒,并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正确管理好情绪。

  被允许表达情绪的孩子,心理更健康,情商更高。

  少挑剔孩子

  家长看到孩子吃饭慢悠悠,走路慢吞吞,就忍不住挑剔孩子,你咋走的这么慢,你咋吃的这么慢,也不知道你到底像谁。

  对孩子挑剔惯了,孩子会进入自我否定的意识之中,感觉自己总是差人一步。

  少挑剔孩子,对于孩子行为发展,家长只可进行引导,而不能做决定。

  多关注孩子不在自己视线范围内的行为

  很多时候,孩子可能在自己的视野范围内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但是莫名的会产生无理取闹的行为,这时要关注孩子不在自己视线范围内的行为。

  一年级的孩子,放学回家的路上慢慢悠悠,家长只以为孩子不想回家抓紧时间写作业,反复催促,却不知孩子今天在学校与同学发生小矛盾,并占了下风。

  很多时候,孩子的“隐形攻击”并非有意,他只是不知道该怎样表达自己的想法情绪。

  对关注孩子,及时发现孩子面临的问题,及时化解。

  尊重孩子的情绪表达

  孩子在有情绪情绪的时候,一般都会进行表达,有的孩子哭诉,但是家长一句话:哭什么哭,憋回去。孩子的情绪释放被中断,只能自己消化情绪。

  大一点的孩子,在想要表达情绪的时候,往往想要出去放松一下,家长又会说:玩什么玩,看看你的成绩,谁跟你一样。

  不合时宜的讲话,不单单是阻止了孩子的情绪表达,更是多一层的加压。长年累积,情绪过极,会逼孩子走上极端。

  作为父母,我们希望孩子健康长大,希望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帮助孩子改善不良习惯,培养良好习惯,这本没有错。

  但是孩子的世界与大人不同,家长看待孩子的问题需要透过现象看根本,“拨乱反正”需从根本出发,而不是简单的“现场改过”。

  瓷器活需金刚钻,学习专业的家庭教育知识,才可更好实施家庭教育。